date
type
status
slug
tags
summary
category
password
icon
排卵是女性每个月受孕的最佳时间。在排卵期间,卵子从卵巢释放,如果在这个时间受精,就有可能怀孕。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子宫内膜就会脱落,这就是月经。月经通常持续3到7天左右。随后,子宫内膜再次增厚,进入新的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
除了人类,一些灵长目动物如狒狒、类人猿、猴等亦有月经周期
月经指周期出现的子宫出血,出血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平均月经周期长度为28天,确实与月球公转周期接近,但是不是月亮惹的祸至今没有依据
正常女性月经持续时间多数为3~7天,月经量多少很难统计,卫生巾测定法很难精准定量,有人用Fe59 标记红细胞测定其范围为10~55ml/周期 ,如每月失血量多于80ml,被认为病理状态
月经周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之间相互作用、精细调节的结果,故规律性月经周期的建立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内容太复杂,俺就不在这里逼逼了
A.月经周期
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月经期、卵泡期及黄体期
1.月经期
始于月经来潮第1天,持续1~6天
2.卵泡期
特点是卵巢有快速生长的卵泡
若以卵巢周期来分,从周期第1天至第5天亦为早卵泡期,晚卵泡期开始于月经期的最后1天,如果月经持续5天,那么第6天便是晚卵泡期开始
在卵泡期中,从月经期开始发育的卵泡继续生长,并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卵泡期继续直至排卵,通常在下次月经开始前的14天排卵
3.黄体期
从排卵起至下次月经,在此期中,黄体分泌雌二醇和孕酮,准备好子宫以利胚胎植入。如果没有受孕,则月经来潮
B.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使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官其他部位也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反应,尤以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
- 子宫内膜的功能分层
①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在月经周期中无明显变化,月经期此层不脱落,月经后由此层再生功能层,修复子宫内膜
②功能层:该层内膜能随性激素的改变而产生周期性变化,月经时脱落组成月经血中的一部分。该层又可分为2层,即致密层和海绵层
2.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以下3期:
(1)增殖期:
月经周期的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和成熟阶段。主要受雌激素的影响,内膜表面上皮、腺体、血管等均呈增殖性变化,内膜厚度从0.5mm增至3~5mm
①增殖早期:
月经周期的第5~7日,月经后的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由基底层再生修复,内膜厚仅1~2mm。继之增生,腺上皮呈立方形或低柱状,腺管窄而直;间质致密,间质细胞呈星状,间质内小动脉壁薄且直,通向内膜表面
②增殖中期
月经周期的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
③增殖晚期
月经周期的第11~14日,内膜迅速增厚,达3~5mm;腺体数增多,腺上皮呈高柱状,腺体长度增长超过内膜厚度而弯曲;间质疏松,组织水肿,小动脉延长呈螺旋状
(2)分泌期:
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相当于黄体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长弯曲,呈分泌反应。此期内膜厚且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①分泌早期
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弯曲,腺腔扩大,腺上皮增大,细胞质内出现含糖原小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盘曲更明显
②分泌中期
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称顶浆分泌。间质高度水肿呈疏松状态,螺旋小动脉继续增长,卷曲更明显
③分泌晚期
月经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此时子宫内膜厚达10mm。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细胞分化为肥大的蜕膜细胞。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更加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第1~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促进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缺血坏死
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海绵层底部散在小血肿的形成,加之水解酶的分解作用,使内膜碎片从基底层成片脱落随血液一起排出即为月经,这是由孕酮和雌激素的撤退引起
内膜剥离后创面在雌激素影响下,基底层细胞又不断增生,覆盖整个创面,从而使创面修复、止血,新的一个周期又重新开始
- 作者:haydonge
- 链接:https://suprebaby.com/article/PL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